化学化工纳米学院党委组织党团员参加 2025年党员教育系列党课第五讲——《谁主沉浮·关于人民情怀的札记》

  • 20252301党支部 胡业彤
  • Published: 2025-11-23
  • 172

  2025年11月16日,化学化工纳米学院党委组织党团员参加2025年党员教育系列党课第五讲——《谁主沉浮· 关于人民情怀的札记》。马石庄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生动的历史叙事,为全体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申请人等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现实意义的精神盛宴。

  讲座开篇,马石庄以“我是谁?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的哲学追问破题,从毛泽东同志早年革命实践切入,通过联俄容共时期的珍贵史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人民情怀的历史起点。他指出,从革命年代“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的初心坚守,到新时代“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论断,人民立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根本立场,这一理念既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又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华。

  在梳理民本思想的历史脉络时,马石庄旁征博引,从《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到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的论述;从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担当,到王阳明“亲民”学说的实践智慧,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不息的民本基因。他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将传统民本思想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历史性跨越,这正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结合中外历史理论与实践,马石庄深入剖析了人民与精英的辩证关系。他对比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西方精英理论的本质区别,引用毛泽东同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著名论断,结合滇缅路修建、成昆铁路建设等历史实践,生动诠释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深刻内涵。同时,马石庄客观分析了民粹主义的历史局限与现实风险,指出真正的民主应当是“公平地重新分配权力、福利和机会”,而非简单的对抗与割裂,为听众理解当代民主政治提供了理性视角。

  谈及新时代人民情怀的实践路径,马石庄以脱贫攻坚的辉煌成就为例证,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从近1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历史性成就,到300多万名驻村干部扎根基层的奉献担当,印证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深刻道理。他强调,新时代的人民情怀不仅体现为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更体现为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和对人民首创精神的大力弘扬。

  讲座结尾,马石庄引用“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箴言作结,呼吁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实践中践行人民立场,在奋斗中诠释为民情怀。整场讲座史料丰富、逻辑严谨,既有历史纵深的回望,又有现实问题的关切,让在场听众对人民情怀的时代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本次讲座是2025年党员教育系列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为第五讲,学院党委将持续开展此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师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强化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